【媒体聚焦】中国制鞋业的工业4.0之路怎么样走?
来源: 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15-06-26


有人曾说,“Made in China”之所以能够驰名世界,靠的是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之前这种说法的确能站住脚。然而,世界每分钟都在变化,时至今日,曾经为中国制造业打败对手的低成本红利已经不复存在,中国制造业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四面伏击。所以当“工业4.0”、“互联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当2015年“两会”再一次释放出深化改革的政策信号,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方案相当于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行动指南,它的发布对相关产业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该政策的出台有望撬动整个制造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对于传统的制鞋行业而言,亦然。

政策篇: 新规划新方向


1政策导向


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制造强国的蓝图,“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即: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强国前列。而在资本市场上,带有工业4.0的概念股已经受到了资金的极力追捧。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据工信部此前表示,“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以顶层设计、重点行业等结合的“1+10”模式出现,内容不但除转型升级之外,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也被重点提及。“中国制造2025”形式上是我国制造业的一个十年发展规划,目标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中国制造向何处去,近两年说法很多,概念不少,比如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互联网+”等,但最通俗的说法还是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这是中国制造业提档升级的大方向。

福建可以说是“中国制造2025”的先驱者。中国制造的2025泉州先行,并有了细则。3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审议通过“中国制造2025”,泉州立刻响应,并发布了由中国工程院参与编制的“泉州制造2025”,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肩负起为全国创新探路的重任。“泉州制造2025”产业龙头创新引领行动随即展开,按照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理念,树立转型升级标杆,向全行业推广,预计带动新增产值千亿元。“泉州制造2025”计划到2025年,泉州将跻身中国制造综合水平10强城市之列,工业总产值达到2.5万亿元,计划到2020年,大中型制造企业服务型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30%;纺织服装、制鞋行业实现产品预测生产比例低于30%,提升库存周转次数3倍以上。


2政策解读


由于“中国制造2025”在很多方面都借鉴了德国工业4.0计划,所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又被市场普遍称为“中国版工业4.0”。工业4.0最初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去年10月,中德政府在第三轮磋商后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在国家的升级战略中,让企业进行智能化、工业化相结合的改进升级,是中国企业更好提升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目前国家鼓励并扶持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但制造业仍是中国最具国际化、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关键、最直接的动力所在,制造业升级仍是趋势所在。机器人、大型成套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制造等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广阔。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制造行业会迎来历史性发展契机。而“中国制造2025”勾画出了制造业未来10年发展蓝图,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或者工业4.0,是实现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融合的制高点。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状况发展不平衡,尚处在没有总体完成工业2.0和工业3.0的形势下,我国今后工业发展的路径应该是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以及工业4.0示范。在此带动下,国内一大批制造业公司将会积极探索转型升级。随着工业4.0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政策的逐渐落地,所引发的产业巨变有望实现制造业的整体升级。

企业篇: 改变正在进行


1智造的效率


在政策指引下,一些企业开始进一步探索创新型商业模式,在这场转型中砥砺前行,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推动产业革命。

“以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远销世界各地,本地的安踏、特步、361度等大型鞋企都是我们的客户。未来我们将努力扩大智能生产线的覆盖范围,争取帮更多的企业解决招工难题、提高生产效率。”黑金刚(福建)自动化科技股份公司副总监郑淑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针对每项制鞋工序都研发出相应的智能生产线,可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掌舵者阙小鸿已经制定好未来的发展目标:“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使制鞋行业智能化水平实现初步改造,用5年时间实现基本改造,10年内,我们要让传统的制造方式基本成为历史。”今年在福建举行的鞋博会上,公司还演示了智能生产线的生产全过程。一条条智能生产线有条不紊地执行各项制鞋流程,看起来笨重的工业机器人却能自动精准作业。难以想象未来的制鞋车间里将会上演现实版的“机器总动员”——从材料切割开始,到整双运动鞋的鞋面打印、鞋底喷胶、电脑针车、标记印线等,都已经具备可串联的智能化生产线,从材料到成鞋的全智能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可能。

同样,走在市场前沿,东莞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了皮革智能裁剪机器人,这样的一台机器,可以实现数万次的智能排版运算,连皮料上的瑕疵也毫无浪费地利用在缝线或鞋帮处,6分钟就可以裁剪出一个熟工做出的精确尺寸,可使一张皮革的利用率提高到89%。而一张皮革如果采用手工裁切,新手只能利用80%,6年以上的熟手工也只能利用83%。爱玛数控的这台机器人,智能排版只需3分钟左右,且可以实现一边排版一边切割。总体算下来,2个人操作机器,只需要6分钟就可以切割完一块原始皮料,可以代替五六个工人的工作量。时间短,且品质好,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据悉,整个机器人售价在60万元,国内外已有300多家客户主动找到爱玛数控要求订购。“即使熟工流失,再招进一个仅有3个月经验的新工,有这台机器人,结果都是一样的。”爱玛数控总裁王国权说,这种切割的概念在国外还没有形成,因为在中国鞋业发达,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也使得中国的企业更容易研发这种机器人。

作为温州最早推行“机器换人”的企业之一——温州巨一鞋业有限公司目前的机器化水平已达50%以上,现在还在逐渐进行自动化推广。目前,在巨一鞋业宽敞明亮的车间内,已经少了人来人往的喧嚣嘈杂,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机器一字排开,井然有序。无须人工手工打孔、裁量,工人只需将皮料置于激光机平台下,简单地来去几个回合,不过二十秒,就精确的完成了打孔和切割等。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员工离开重复性强、内容枯燥的岗位,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从而降低了人员流动率。与原来的规模相比,员工规模已经缩减了40%~50%。

2互联网+的魔力


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不仅要在硬件上实现“工业4.0”的升级,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从跑马圈地,到直面消费者。过去,传统企业往往关注的是代理商、经销商,而移动互联让传统行业有了真正跟消费者零距离沟通的机会。借助移动互联,传统企业跳过了商场、经销商等中间环节,让产品更贴近消费者,服务也更及时。这种风向,正演变为全行业的风潮。一些制鞋企业,或开发APP平台,或开设网店微店,实现了手机预约、下单、支付、配送的无缝连接,用各自最擅长的方式直面消费者,触摸市场脉搏。

在温州,奥康国际正稳步推进国际馆、休闲馆等大店开设,加强信息化营销手段,自上而下全面激励,打造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零售服务运营商。完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改造,公司已经实现研发、生产到销售的无缝连接,能够有效把控供应链各环节,会员管理系统“移动微会员”、移动智能分析平台“必看APP”和新模式O2O 云店也已经上线。事实上,传统鞋服企业大举进军电商正成为新常态,不少企业已经习惯于让互联网从工具变成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大数据透视以洞察市场表现,一些大中型鞋企已经在公司设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小组,每一天从直营店、分销商收集数据信息,对各种款式、码段、颜色等销量以及消费者价位的接受度等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确定产品生产的数量、研发方向以及产品价格,其效率和精确度都远超以往的传统销售模式。

此外,运动鞋的智能可穿戴潜力也正被各品牌所挖掘,许多厂商已经悄然布局。之前有361°与百度强强联手,共同出品国内首款利用百度鹰眼技术接入的可穿戴设备——361°智能童鞋。在WIFI定位和LBS服务的技术支持下,该产品能够随时对儿童进行精准定位,并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回应。前不久,李宁公司与小米手环重拳出击,宣布将合作研发进军智能运动领域,共同打造智能跑鞋,研发团队将李宁专业运动实验室十几年来积累的中国跑者数据和专业测试数据转化为一系列算法,由小米手环研发团队实现在鞋底智能芯片中;智能芯片通过采集跑者运动数据和对跑姿和步态进行分析,为中国跑者提供专业而量体裁衣的指导。新产品将支持与小米运动移动端应用相连,对跑步者的运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运动记录、步态分析、专业指导和里程换购。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智能鞋或是智能运动鞋,其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业界热炒的智能手表。


地方篇: 政策加码企业助力


3变则通


伴随着政策的出台,泉州正着手制定“泉州制造2025”详细实施方案。同时启动“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型制造”三大攻坚行动和产业龙头企业创新引领行动;抓紧建设泉州制造云平台、工业机器人创新园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计划推广应用一千台机器人、一千台3C钻攻中心和一千套“数控一代”装备,启动千家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燎原计划”,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智能制造重在推动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和生产车间建设;质量品牌则进一步提升泉州品牌的质量保障;服务型制造,则以商业模式与组织模式创新为核心,为企业传统商业模式转型提供服务配套。在今年泉州举行的鞋博会上,泉州相关部门还专门开辟出了电商馆,致力于将电子商务服务商、网商与鞋企进行资源整合,让国内外企业与参展商深度对接,为线上企业提供更多订单,进一步提升当地制鞋行业的整体影响力。蓄势待发,“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

“当前,泉州的制鞋业和机械装备产业都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作为鞋业智能装备制造领跑者,阙小鸿对行业发展提出了他的期望和建议:“希望政府和新闻媒体都能加强宣传,在帮助更多的泉州制鞋企业转变观念的同时,政府部门加强扶持力度,从而帮助智能技术、设备的进一步推广;希望企业能够积极尝试应用,并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将企业需求告诉我们,与我们共同完善设备的性能,共同推进不同行业的转型升级。”

珠三角的一些省份也正在积极行动中,2014年以来,珠三角很多城市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机器换人”,鼓励企业更广泛使用机器人,打造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如广州提出到2020年打造两三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形成超千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东莞提出力争2016年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到2020年达700亿元。佛山、珠海等地更是首次将工业4.0写入市委全会报告。目前,制鞋重镇惠东已组建了香恋、年发等5家鞋业集团,规模以上鞋企已有109家。这其中不少企业已经更新设备,采用了机械化成型制鞋生产流水线,制鞋工艺水准和产能得以提升,在当地鞋业发展中占得先机。现在惠东鞋企半自动化生产的鞋子质量已有很大提升。在惠东鞋业品牌联盟创新中心集结下,50多家鞋企加盟抱团,共同进行设计创意研发,并为后续生产提供一条龙服务。未来,这些企业有望集中起来做一个电商园区,生产、物流、服务、供应链整合化,打造一个“四流合一”的平台。

无论是最近珠三角的机器人大换工,还是“泉州制造2025”,都正在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不变则痛

与一些企业正尝鲜工业4.0不同的是,一些中小型的制鞋企业仍旧面临产业低端、技术落后等困境。这些企业囿于财力等因素,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正因如此,他们依旧深陷寒冬,并正上演着新一轮的阵痛彷徨。他们仍然游走在规模化生产的工业2.0和信息化应用的工业3.0之间。这些小型的制鞋企业虽也期待引进先进技术,但受限于自身财力、行业特点、力量分散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技术应用较慢,仍旧停留在以往的工业化模式上,部分鞋企老板反映,2014年以来,面对外部需求疲软、订单下滑、生产成本增加,受到较大冲击。

一批小鞋企萧条的背后,除了外部冲击,自身经营管理滞后、技术和品质不过硬也不无关系。这些小型鞋企大多仍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完全难以适应工业4.0要求下的新工艺、新技术的要求。谈及运用全自动化生产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鞋企老板表示,不是没有考虑到,但企业的财力实在顾及不到,另外,企业规模太小,也很难有配套规模化的机械设备相匹配,目前颇有些进退两难的感觉。工业4.0所提出的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意在促进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实时管控。实际上,技术滞后反过来又会影响制鞋的效率和质量。相较于自动化流水线作业,这些小型制鞋厂的产品不仅工艺较粗糙,质量也因人而异。期待转型,却受限于种种因素,从而也更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在不久前举行的“泉州制造2025”发展战略汇报会上,一些企业也面临着转型过程中用工紧张、生产成本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等严峻挑战。2012年以来,泉州体育品牌深陷高库存,甚至有的企业不得不关闭店铺,这些正是传统制造业生存危机的真实写照,供应链大量压货、库存高企,这种商业模式在经济下行周期弊端显露。一些龙头企业主动进行零售渠道变革,希望打造快速反应的敏捷供应链,以实现小批量定制生产。因此,“泉州制造2025”一再提及定制化生产模式、柔性制造、商业模式转型等举措,这意味着企业可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保证低库存运行,迈向制造价值链高端。


“再不升级就来不及了!”泉州市副市长陈灿辉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面对技术升级资金投入大的难题,陈灿辉认为转型是市场需要,升级带来的利润提升可平衡资金压力;同时,泉州对采用本地产的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及设备制造企业实行双向资金补助。随着李克强总理的考察,并鼓励泉州企业在工业4.0方面要走在全国前列,有业内人士表示,估计接下来泉州市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记者认为,智能制造并非只是大企业、研究中心、高科技公司的“专利”,包括制衣、制鞋在内的传统产业的智能生产,其实更加贴合“工业4.0”。 山雨欲来,东方既白,如今,各方都在抢夺工业4.0的入场券,还没搭上这班快车的传统制造企业将会失去竞争力。当然,传统行业迈向工业4.0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升级改造,还是基础架构的建设,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工业4.0的风口就在眼前,你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联系我们

扫描关注爱玛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9 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美中鞋业网(12年品牌会员) 策划设计:臻好文化(18年品牌伙伴) 技术支持:美中鞋业网(管理登录